DQZHAN訊:中美“握手言和”!全球航運市場松口氣?
中美兩國同意暫停互征港口費和對等關稅一年,為全球航運市場注入新的穩定信號。
當地時間10月30日中午,國家主席在釜山同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兩國元首同意加強雙方在經貿、能源等領域合作,促進人文交流。
指出,兩國經貿團隊就重要經貿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形成了解決問題的共識。雙方團隊要盡快細化和敲定后續工作,將共識維護好、落實好,以實實在在的成果,給中美兩國和世界經濟吃下一顆“定心丸”。中美經貿關系近期經歷曲折,也給雙方帶來一些啟示。經貿應該繼續成為中美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而不是絆腳石和沖突點。雙方應該算大賬,多看合作帶來的長遠利益,而不應陷入相互報復的惡性循環。雙方團隊可以繼續本著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則談下去,不斷壓縮問題清單,拉長合作清單。
同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聯合安排答記者問時表示,美方將暫停實施其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調查措施一年。美方暫停實施相關措施后,中方也將相應暫停實施針對美方的反制措施一年。
此外,美方還將取消針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征的10%所謂“關稅”,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征的24%對等關稅將繼續暫停一年。中方將相應調整針對美方上述關稅的反制措施。雙方同意繼續延長部分關稅排除措施。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稱,中美吉隆坡經貿磋商取得積極成果,充分證明雙方秉持平等、尊重和互惠的精神,通過開展對話與合作,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經貿磋商成果來之不易,中方期待與美方共同做好落實工作,為中美經貿合作與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和穩定性。
據了解,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于去年4月發起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調查。2025年4月17日,美方公布了301調查*終措施,決定自今年10月14日起,對中國公司擁有或運營的船舶、中國造船舶、中國籍船舶加收港口服務費。
根據這一計劃,USTR將根據中國船東及運營商每航次進入美國港口的船舶凈噸位實施收費。收費標準為每凈噸50美元,并在接下來的三年內按特定遞增幅度逐年上調,到2028年上調為140美元。
對于在中國船廠建造的每艘船,無論船東/運營商國籍,也將按照每凈噸或每卸載一個集裝箱征收費用(取兩者中較高者)。起始收費標準為每凈噸18美元,到2028年將增至33美元;或者是每集裝箱征收120美元,到2028年增至250美元。每艘船每年*多收取5次。
按*新方案設置的遞進征費機制測算,1艘中國船廠建造的10000TEU集裝箱船停靠美國港口將被收取每航次120萬美元的港口費用(約合人民幣854.58萬元),到2028年將增至25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80.37萬元)。
美國加收港口費的行為嚴重違背了世貿組織規則和中美海運協定,對中美間海運貿易造成嚴重破壞。作為反制措施,今年10月,交通運輸部宣布于10月14日起對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這是維護中國產業和企業合法權益和國際航運公平競爭環境的正當舉措。
根據交通運輸部印發的《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實施辦法》,對美國的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擁有船舶所有權的船舶;美國的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運營的船舶;美國的企業、其他組織和個人直接或間接持有25%及以上股權(表決權、董事會席位)的企業、其他組織擁有或運營的船舶;懸掛美**的船舶;以及在美國建造的船舶,收取繳納船舶特別港務費。起始收費標準為每凈噸400元人民幣,到2028年將增至1120元人民幣。
近期,中美互相征收港口費的措施引發國際航運市場動蕩,引發航運企業對未來成本上升的擔憂。據悉,自10月14日相關措施生效后,中美港口間的部分船舶已經出現互征費用的情況。數艘掛靠洛杉磯、長灘及上海、寧波等主要港口的船舶,被分別征收了“港口服務費”和“特別港務費”。
對于全球航運業而言,暫停這些措施移除了短期的不確定性,并避免了可能影響跨太平洋航線運價和船舶部署策略的額外港口成本。
海運服務提供商High-Trend International Group(HTCO)表示,此次暫停為公司帶來了即時的、實質性的利益,預計這一發展將顯著降低跨境運輸成本、改善現金流穩定性,并增強投資者對HTCO增長戰略的信心。
然而,部分業界人士認為,此次暫停舉措雖然能帶來短期緩解,但仍然存在長期不確定性。海事研究機構德路里**經理Simon Heaney表示:“我真誠希望這項協議能具備某種長久性——這正是迄今嚴重缺乏的元素——讓航運業能回到其核心宗旨:促進全球商業。”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Chong Ja Ian表示,美國對中國的根本擔憂——即中國的造船和海事產業獲得了補貼,從而“使企業獲得不公平競爭優勢并主導市場”——仍未得到解決,一年時間不足以讓美國將自身的海事與船舶行業轉變為更具競爭力的狀態。